全球服務熱線:400-086-8008
日本治療肺癌:間質性肺炎合并肺腺癌會產生特征性基因突變
【本文為疾病百科知識,僅供閱讀】 2018-09-08 作者:厚樸方舟
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與東京醫(yī)科齒科大學等研究單位,對包括54例間質性肺炎合并肺腺癌在內的296名日本肺腺癌患者進行全外顯子測序,發(fā)現肺表面活性物質系統基因簇(Pulmonary Surfactant System Genes)在間質性肺炎合并肺腺癌中發(fā)生特征性基因突變,而且發(fā)生突變的患者預后較差。相關研究論文于8月17日發(fā)表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的機構雜志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Precision Medicine》上。
由于間質性肺炎合并肺腺癌預后較差,當務之急是查明能進行治療和預測預后的生物標志物。不過,由于擔心肺腺癌出現治療并發(fā)癥等,很多情況下并不適合采用外科手術,因此很難積累解析樣本,始終未能查明基因組異常。此次研究初次利用史上較多數量的樣本,對基因組進行了綜合解析。
1) 查明間質性肺炎合并肺腺癌的驅動基因異常分布
在被東京醫(yī)科齒科大學和國立癌癥研究中心中央醫(yī)院診斷為肺腺癌并接受根治性手術治療的患者中,研發(fā)小組選取了54例間質性肺炎合并肺腺癌患者的樣本,解析了已知的驅動基因異常是如何分布的。另外,還利用未患間質性肺炎的637例普通肺腺癌病例作為比較對象,進行了同樣的解析。結果發(fā)現,致癌驅動基因的分布在患有和未患間質性肺炎的病例中大不相同。在普通的肺腺癌病例中,有大約70%發(fā)現EGFR等驅動基因異常,但間質性肺炎合并肺腺癌則只有約25%存在驅動基因異常,確定存在以前未查明的致癌路徑(圖1)。
圖1:間質性肺炎合并肺腺癌及普通肺腺癌的驅動基因分布
2) 通過全外顯子測序確定的肺表面活性物質系統基因簇突變及其意義
間質性肺炎合并肺腺癌約75%的致癌路徑與現有的驅動基因無關,這表明存在未知的致癌機制。因此,研發(fā)小組對包含51例間質性肺炎合并肺線癌的296例肺腺癌病例實施了全外顯子測序,為檢測基因突變,對基因組進行了綜合解析,由此確認,導致負責肺發(fā)育和肺功能的表面活性物質系統基因簇喪失功能的基因突變,在間質性肺炎合并肺腺癌中表現出特征性基因組異常。另外,在這些基因存在異常的病例中,腫瘤組織呈現未成熟傾向,預后較差(圖2)。
圖2:間質性肺炎合并肺腺癌大多發(fā)生肺表面活性物質基因突變,預后較差
厚樸方舟2012年進入海外醫(yī)療領域,總部位于北京,建立了由全球權威醫(yī)學專家組成的美日名醫(yī)集團,初個擁有日本政府官方頒發(fā)的海外醫(yī)療資格的企業(yè)。如果您有海外就醫(yī)的需要,請撥打免費熱線400-086-8008進行咨詢!
本文由厚樸方舟編譯,版權歸厚樸方舟所有,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注明"轉自厚樸方舟官網(m.wyaoyao.cn)"字樣,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、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,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。
熱門服務
推薦閱讀
日本權威醫(yī)學專家
日本醫(yī)院排名
服務案例更多>
全球咨詢服務熱線
400-086-8008
English | 微信端

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編號:(京)·非經營性·2015·0179
厚樸方舟健康管理(北京)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m.wyaoyao.cn
京ICP備15061794號
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27115號